企業文化
您所在位置:首頁 > 企業文化
10位大國工匠講述自己的奮斗故事創新故事!
時間:2024-05-05 15:41:00點擊量:

1.挺起裝備制造業堅實脊梁  

講述人:哈電集團汽輪機公司數控銑工、特級技師 董禮濤

1986年初中畢業后,我進入了哈爾濱汽輪機廠技工學校。三年后畢業參加工作,成為一名銑工。當時,雖然每天的工作很辛苦,但在我心中卻慢慢升騰起一股信念:一定要精益求精,做這個行當里的狀元。為此,只要有空閑時間,我就找來專業書籍仔細研讀。上班的時候,我會早早來到車間,圍著機床邊干邊琢磨。憑著這股勁兒,我的技藝水平不斷提高。2007年,首個以我個人名字命名的“董禮濤——汽輪機百萬機組主汽閥閥桿鍵槽加工法”在公司推廣。2009年,公司派我赴德國學習五軸聯動車銑復合加工中心的操作技術。后來,我根據在德國學習期間掌握的新機床特點,自行設計了成套系列化夾具,創造性地制定獨特加工方案。必須自立自強,挺起裝備制造業的脊梁,經過這件事,我的內心更加堅定。2010年,一項重任落到了我的肩上,那就是國家西氣東輸長輸管道燃氣增壓設備國產化重要部件的生產攻關。以前這些設備都依賴進口,而且維護費用十分昂貴。這種關系到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的制造技術,必須掌握在我們中國人手里。我每天撲在車間里十幾個小時,經過數月努力,終于成功實現了整套增壓設備重要部件的國產化。經過多年苦心鉆研,我已有120余項技術攻關應用到生產實踐中。2013年,“董禮濤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正式啟用。11年來,取得了國家專利40余項,推廣創新成果245項,命名操作法3項,創造了巨大效益。30年來,從一線工人到技能專家,從攻克技術瓶頸到步入行業領先水平,都離不開工匠精神的支撐。今后,我還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認真做好每項工作,在制造強國新征程上闊步前行。

2.擦亮高端裝備新名片

講述人: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級工程師 張帥坤

2008年大學畢業后,我進入盾構機行業,從事設備的使用和監管工作。當時國內施工所用的盾構機全部依靠進口,成本昂貴且存在“水土不服”現象,容易帶來巨大的安全風險以及不可預估的經濟損失。“必須做中國人自己的盾構機!”這樣的信念在我心底生根發芽。2010年,我加入了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此,我和團隊一起從零開始,邊摸索邊學習,走上了自主研發盾構機之路。2016年9月29日,我和團隊研發的國產首臺高鐵大直徑盾構機“望京號”、國產首臺鐵路雙線超大直徑盾構機“中原一號”同時下線,結束了大直徑盾構機施工領域“洋盾構”的壟斷局面?!巴┨枴遍_挖直徑10.87米,用于京沈客專京冀段望京隧道施工,連續掘進3168米,下穿重要建筑物時地面沉降僅0.68毫米,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爸性惶枴遍_挖直徑12.81米,用于豫機城際鐵路施工,倉內機器人、開挖倉氣壓掘進新技術的應用,確保設備一次性連續高效掘進3800米,有效解決了一系列難題。此后,經過多年努力,我們的研究成果有效推動超大直徑盾構機零部件國產化率從最初的6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90%以上,并帶動上下游企業累計實現配套產值50億元以上。這些年,我們團隊研制的國產盾構機,不但占據了國內40%的市場份額,還出口到新加坡、韓國等國家。

今后,我和團隊將繼續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致力于填補行業空白,攻破關鍵科學技術難題,在世界舞臺上擦亮更多中國高端裝備新名片。

3.在精雕細琢中追求極致

講述人: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水輪機裝配特級技師 崔興國

1991年,我進入東方電機,從事水輪機裝配工作。30多年的工作經歷,讓我明白了一件事——技術創新,永無止境。2019年1月2日,我和團隊奔赴白鶴灘工地,開展世界首臺百萬千瓦巨型機組轉輪靜平衡工作。白鶴灘轉輪設計標準殘余不平衡力矩為183千克·米,我和團隊僅用三天時間就完成轉輪粗平衡、裝焊打磨和精平衡工作,最終轉輪殘余不平衡力矩只有21千克·米。正當大家松一口氣時,一個近似苛刻的新要求擺在了我們面前:能否實現首臺轉輪“零殘余”的終極目標?什么是“零殘余”?水輪發電機組運行時,轉輪不平衡力矩越大,高速轉動時的擺動就越大。通過葉片自身的精密裝配,將不平衡力矩壓縮到最小,實現不平衡力矩為零。但是,“零殘余”是靜平衡的一個理論存在值,現實中幾乎不可能實現。經過仔細討論,我和團隊決定拼一把。當時,為了消除風吹對平衡的微影響,我們甚至把廠房的大門和窗戶都關閉了,然后對平衡底座重新進行近乎苛刻的零偏差水平調整。終于,平衡儀器顯示屏上的“兩通道”數據變為0∶0。成功了!那一刻,我和團隊成員興奮得跳了起來。扎根水電一線30多年,我和團隊先后攻克抽水蓄能機組核心部件球閥金屬密封滲漏行業難題,實現了球閥零滲漏的常態化;開展了導水機構同心度偏差等22個創新攻關項目,獲得專利授權62項;創造了全球單機容量最大功率百萬千瓦水電機組白鶴灘轉輪平衡的零配重,讓設備運行更加平穩。我還記得剛進廠時,一位姓徐的老師傅經常對我說,要趁著年輕,不懂時多學多問。如今,我也常常和團隊里的年輕人交流,要珍惜眼前時光,不斷學習知識、完善技能。只有憑著專注和堅守,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極致,才能在產品的精雕細琢中實現對關鍵技術的創新與應用。

4.把核心技術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講述人:金川集團銅貴有限公司貴金屬冶煉工、特級技師 潘從明

1996年,我從技校畢業后,來到金川公司工作。當時總聽師傅們講,貴金屬冶煉技術難以突破。提高我國鉑族貴金屬提煉的技術水平,對于守護國家安全極為必要。2009年,我依托自己總結的“顏色判斷法”,帶領團隊開始進行鉑族貴金屬精煉工藝的革新。經過1200多個日夜和近萬次實驗,我和團隊最終研發了以“精確分離”“深度除雜”“快速提取”為核心的“鎳陽極泥中鉑鈀銠銥綠色高效提取技術”,解決了沿用38年的傳統工藝原料適應性差、資源利用率低、清潔環保性不高等問題。這一創新成果將鉑鈀產能由400公斤/年提升至4500公斤/年以上。

回憶起實驗研發階段,當時我選出60多種化學性質符合的試劑,在不同溫度、酸度、濃度等參數條件下逐一驗證。每天下班后,我就一項一項做實驗,排除掉一種試劑往往需要一個多月,大量的實驗做下來,還是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找到了靈感。經過反復論證,一種從沒有用于貴金屬提純工藝的試劑竟然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分離效果,突破了技術瓶頸。以此為支撐,我們集團新建了一套更為高效的貴金屬一、二次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生產線,將鉑族貴金屬年產量提升到了8000公斤以上,目前已達10000公斤以上。

這些年,我常常在思索,國內大量汽車、電子產品、石油催化劑等已面臨報廢高峰期,各類廢舊物品中的貴金屬就是一座座有待開掘的“城市礦山”。我和我的團隊要通過技術創新研發出更加適用于二次資源中貴金屬綠色高效提取的新技術,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5.矢志攀登人工智能新高峰

講述人: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彭菲

上大學期間,我學習了很多跨領域學科的知識,比如圖像處理、模式識別、計算機視覺等。那時候起,我就對人工智能算法產生了濃厚興趣。沒想到,在2010年工作后,機會很快就來臨了。

此前,漢王推出了全球首款嵌入式人臉識別產品——人臉通,但當時市場上人臉識別產品都采用國外的芯片處理器,導致產品售價居高不下,都在萬元級。而我接到的第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讓人臉識別算法匹配國產芯片,從而更好地為國家所用。

一開始,我帶領團隊信心滿滿地投入這項適配工作,但現實卻給我們潑下一盆冷水:將最初的人臉識別算法移植到國產芯片后,產品不僅識別速度很慢,而且無法準確識別。經過幾個月數十次的算法迭代和無數次的反復測試,我們將人臉識別算法提速近10倍,在國產芯片上的運行速度和準確度也大幅提升。同時,嵌入式人臉識別產品的價格從萬元級降低到千元級,能夠更好地實現大規模應用.

多年來,我深深感到,人工智能作為一項新技術,只有在不同的場景中落地,才能在不同的行業創造新的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對算法進行優化和創新,從而解鎖更多場景。當前,國際人工智能技術的競爭激烈程度遠超想象,破解我國在前沿領域的“卡脖子”難題,在國際競爭中獲得話語權顯得十分重要。

下一步,我和團隊將在大模型技術創新和應用場景拓展上繼續發力,在探索過程中不斷落地新場景、新應用,矢志攀登人工智能新高峰。

6.手中焊槍產出更多創新成果

講述人:中國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 李萬君

自1987年參加工作,手里握住的焊槍,就成了我最親密的“朋友”。這些年來,我已經不記得用它焊接了多少部件,也不記得因為它而擦拭了多少滴汗水。焊槍的重量雖輕,卻能產出優秀的創新成果。

創新,是自立自強的支撐。

我始終記得2015年7月17日。這一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省長春市考察了兩家裝備制造企業。在中國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鐵是我國裝備制造的一張亮麗的名片,成為我國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搶手貨”,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要把裝備制造業作為重要產業,加大投入和研發力度,奮力搶占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制造大國和強國。

現場聽了總書記的講話,我倍感振奮,并下定決心,一定要用手中焊槍,產出更多創新成果!

那一年,我所在的中車長客開始試制生產我國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其中,轉向架側梁扭桿座的空間曲線焊縫,必須以零缺陷通過100%射線探傷檢查。為此,我帶領團隊經過無數次打磨、測試,總結出“一槍三焊”操作法,攻克了焊接空間狹小、轉向架側梁扭桿座不規則焊縫射線探傷難以合格的難題。

之后,我帶領團隊再接再厲,于2020年完成世界首個鈦合金高鐵轉向架的試制工作,為我國高鐵行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撐。2022年,我又帶領團隊完成了新型動車組轉向架的試制工作,為新一代動車組研制打下了堅實基礎。

這些年,我國高鐵的發展速度和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高鐵已經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體現。作為第一代高鐵工人,盡管感到很自豪,但更多時候,我感受到的是肩上承擔的責任和壓力。為此,我常常和團隊里的年輕人說,要愛惜手里的焊槍,把它當作畫家手里的畫筆,始終以繪制藝術品的心態,去對待每一次焊接,只有這樣,才能讓中國高鐵跑得更快更穩。

如今,我和團隊正在研究新材料轉向架的焊接工藝,如果成功,轉向架的重量將大大減輕。

我堅信,只要將手里的焊槍運用得當,一定可以攀登技術高峰,“焊”衛我們的初心,踐行我們的使命。

7.心無旁騖鉆研更多一流技能

講述人:浙江省海港集團、寧波舟山港集團下屬寧波北侖第三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橋吊班大班長 竺士杰

我所在的浙江寧波舟山港2023年完成貨物吞吐量13.24億噸,連續15年位居全球第一。當前,我們正為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強港不懈奮斗,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

還記得2020年3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考察?!案劭谑侵谓洕l展的基礎性、樞紐性設施,你們是一支非常硬核的突擊力量?!笨倳浀脑捳Z讓我們倍感振奮、充滿力量。

橋吊是碼頭上最大最高的機械設備,20多年來,我的工作就是通過控制重達千噸的橋吊,抓起龐大的集裝箱,然后準確放在指定位置,誤差不超過2厘米。別看只是簡單的一抓一放,在49米高的駕駛室透過玻璃向下看,地面上的集裝箱就像一個個火柴盒,集裝箱上的4個鎖孔就像針眼一樣小,我要做的就是在高空“穿針引線”。

人工智能是激活新質生產力的強力引擎。近年來,隨著碼頭設備智能化改造,我和團隊研發了一套岸橋遠控模擬系統,可以讓更多集裝箱岸橋司機上手遠控操作。同時,以我的名字命名的“竺士杰橋吊操作法”也升級到4.0版本,能夠系統講解遠控操作司機需掌握的GP屏幕交互操作流程等內容。

我還記得,總書記叮囑我要發揮好勞模作用,帶出更多的勞模。這些年,我始終牢記總書記囑托,牽頭打造了“金牌導師”團隊,依托“竺士杰創新工作室”,培養了一批以全國技術能手領銜的高技能人才,誕生了17名勞模工匠。我擔任寧波舟山港集團教培中心高技能人才培訓和職業技能等級培訓講師、高級考評員、裁判員期間,先后培訓橋吊司機3000余人次。

只爭朝夕,時不我待。今后,我會繼續心無旁騖鉆研更多一流技能,帶動身邊的人一起為建設世界一流強港貢獻更大力量。

8.千錘百煉“鍛造”更多國之重器

講述人: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大師 劉伯鳴

如果說要用一個詞向大家講述自己的故事,我想我會選擇“鍛造”。我自1990年來到中國一重工作,已鍛造了數以萬計的鍛件產品,它們中不少成為很多國之重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總是在熱浪滾滾的車間里揮汗如雨的我,也鍛造了這樣的信念——唯有千錘百煉,方能淬火成鋼

我還記得2018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考察了兩家國有大型裝備制造企業。在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水壓鍛造車間,總書記詳細了解企業自主研發的新一代世界級1.5萬噸自由鍛造水壓機運行情況。作為水壓機的操作者,我向總書記匯報了我和團隊所鍛造的核電產品。

總書記說,“我們必須堅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中國要發展,最終要靠自己”。

這些年,我把總書記的話牢牢記在心中。怎么才能做到“靠自己”?就是要千錘百煉,不斷實現技術創新。

幾年來,我帶領團隊先后攻克百余項重大產品鍛造工藝難關,填補國內行業空白60余項,出色完成三代核電關鍵部件等45項超大、超難核電產品鍛造任務,打破了核電關鍵鍛件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

不久前,我帶領團隊成功鍛造出“世界最大”的500MW等級低碳馬氏體不銹鋼轉輪體輪轂,將用于西藏首座裝機超百萬千瓦水電站項目——扎拉水電站建設。水輪機轉輪輪轂鍛件研究,突破了多項熱加工關鍵技術,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解決了國家重點工程所需關鍵核心部件關鍵核心技術的“卡脖子”難題,核心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們完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異形加氫筒體鍛件”,標志著中國石化裝備極限制造能力再次領跑世界;我們完成了全球首臺3037噸超級漿態床鍛焊加氫反應器,再次刷新了世界鍛焊加氫反應器的制造極限紀錄……我常常對團隊的年輕人說,作為一重人,就要始終肩負起發展壯大民族裝備工業的使命,挺起民族工業的脊梁。

今后,我將牢記總書記囑托,心懷“國之大者”,堅持攻堅克難,“鍛造”出更多國之重器,為實現制造強國、質量強國不斷攀登新高峰、作出新貢獻!

9.義不容辭培養更多技能人才

講述人: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專家 鄭志明

今年初,我受邀參加了一場職業教育發展交流會。當時在會場,有一位職業院校的老師問我:“鄭師傅,聽說很多國外汽車制造商會研究咱們集團生產的新能源汽車,是真的嗎?”我笑著回答說:“是真的。過去我們靠著研究外國汽車零件‘過河’,現在,我們有一支大膽創新、勇于鉆研的人才隊伍,領銜研發的新能源電驅橋,被國外廠家競相拆解和研究?!?/span>

這些年,我帶領團隊突破了一項項汽車裝備制造難題,我有一個體會:能否攻克更多“卡脖子”技術難題,關鍵在于能否培養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在技術創新的道路上,人越多力量越大。

我時時想起2022年10月16日,舉世矚目的黨的二十大隆重開幕。17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他所在的廣西代表團,同大家一起討論二十大報告。這一天,我向總書記詳細介紹了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10年來培養近1500名高級技能人才、參與完成近千項自主創新項目成果的情況。我現在既是一名鉗工特級技師,又是一名高級工程師,工資采用年薪制,已達到公司中層領導水平??倳浡犕旰芨吲d。

總書記指出,“我們建設現代化,就要抓制造業,搞實體經濟。一定要轉變觀念,大力培養產業工人”。

這些年,我把總書記的話語牢牢記在心中,下決心帶出更多技能人才。工作之余,我常常走進企業和學校,講述自己勞動奮斗的故事。我深深感到,引導更多的青年學生掌握一技之長,成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高技能人才,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些年,以我名字命名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已培養出200多位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等高技能人才。

今年,我和團隊打算向“汽車整車零部件輕量化改造”發起沖刺,這就意味著要設計研發新能源核心產品生產線、提高新能源汽車精密加工水平……為此,我常常和團隊的年輕人講,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高水平人才。想成為這支隊伍中的一員,咱們要干的事情多著哩!

如今,全社會都在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這樣的氛圍太好了。我相信,只要跟著總書記、跟著黨中央,我們產業工人技能報國的舞臺一定會越來越寬廣,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也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10.凝神屏息“復活”更多中華文物

講述人: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修復室主任 郭漢中

我生長在三星堆遺址旁,從事文物修復工作已經有40多年,至今大概修復了6000余件文物。這40多年里,每當看到一件件曾經帶著土屑的殘片,最終在自己的手里還原成一件件完整的頭像、面具、銅尊,我會感到,能夠用一輩子干好文物修復這一件事,真值!

如今,步入三星堆博物館,可以看到“通天神樹”上,金烏棲息、游龍蜿蜒;也可以看到青銅鳥足神像,頭頂尊、手撐罍、腳踏鳥;更可以看到形態各異的青銅人頭像,聚成氣勢恢宏的“方陣”……很多游客都感嘆,仿佛來到了夢幻世界。

但要知道,這些文物出土時可不是現在陳列的樣子。比如有的斷成了好幾部分,甚至部分嚴重氧化;有的碎成了好幾百塊,根本看不出原貌。我們做文物修復的,就是要在每一塊碎片上仔細尋找線索,并且嚴格按照原始痕跡把碎片拼接起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思緒不禁回到2023年7月26日。這一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三星堆博物館新館。我向總書記講述一個神壇底座的修復過程:為受損文物檢測分析,使用傳統工具進行矯形,測算殘缺部分進行補配……

“很復雜?。∧阈迯瓦@一件要多長時間?”總書記問。

至少得一年?!蔽掖鸬馈?/span>

三星堆還有上萬件新出土文物有待保護修復。

這個工作不容易!發揚慢工出細活的精神,慢慢來,久久為功,搞成一件是一件。謝謝你們為文物保護作出的貢獻?!笨倳浾Z含深情。

總書記的話說到了我們文物修復者的心中。我國是文物大國,文物數量大、種類多。每一件文物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需要細致探究它想告訴你的信息。唯有讀懂它們,方能理解古代之中國,方能創造未來之中國。

這些年,文物修復領域的變化讓我感觸很深。過去,我們可謂是方法手段“一窮二白”,現在則采用了很多新科技:比如給文物拍X光、照CT,使用3D打印技術制作仿品等,再配合傳統的文物修復工藝,可以進一步提高文物修復的精細程度和安全性。

如今,隨著三星堆遺址祭祀區野外工作的全面結束,我們已經把新祭祀坑出土文物的室內整理、保護和修復作為今后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為此,我常常和團隊的年輕人講,做文物修復,就是要學會和文物“交流”,讓更多文物“活”起來,充分彰顯我們的文化底蘊,講好中國故事。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文物修復者,我將時刻秉持工匠精神,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感,再加上“凝神屏息”的細致耐心,將更多文物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展現給更多人。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糙肉乳文(h),漂亮人妻被黑人久久精品,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饶市| 万山特区| 张家港市| 南乐县| 金沙县| 长岛县| 苍南县| 铁岭县| 通榆县| 安吉县| 汤阴县| 岑巩县| 同心县| 安丘市| 海安县| 蒙阴县| 四川省| 蓝田县| 山东| 芦溪县| 珠海市| 江口县| 巴楚县| 丰原市| 三江| 大港区| 临汾市| 丹东市| 康平县| 葫芦岛市| 板桥市| 嘉峪关市| 房产| 麦盖提县| 中西区| 黄冈市| 邵武市| 凌源市| 荣昌县| 宝丰县| 江西省|